圖/文:李凱文
一、漁具消失了
是一個晴朗的天氣,是一片藍藍的海與藍藍的天空相映著,心裡卻是焦慮且憤怒。
我的船長是我的父親,而我是他的海腳(船員的俗稱)。在平常的日子裡,我總是與父親一同出海捕魚,然而今天天氣晴朗,我們卻沒有網具捕魚了。
6月26日 發現工作船上的網具殘骸。 |
事情追溯到幾天前,我和父親抓皇帝魚,因為該魚種早上不常出沒,反而是天未亮的時候出來游動,因此我們都是傍晚下網隔天收網;就在隔天收網時,發現網具全都捲曲且破破爛爛,這事情在那地帶的漁民們也接二連三的遇到,經過詢問以及調查後發現有一艘大型工作船在拖刮海床,漁民心中的怒火逐漸在心中點燃。
6月27日,我們得知那工作船正在我們捕魚的海域繼續施工,於是漁民們駕船前往探望,等我們到了時候,發現工作船正在急忙收起他們的器具,並且急忙駛離我們。漁民們覺得可疑,於是將它擋下來,發現工作船上剛收起來的器具卡有我們漁網的破損網繩和網片,得知真相的漁民終於隱忍不住心中的怒火,和工作船上的船長爭執了起來,也打向118(海上報案專線)報案。漁民這才驚覺事態大條。
這是漁民第一次與工作船海歷十五號衝突。
二、衝突爆發
6月30日下午,我正和父親下漁網,發現一艘拖引船拖著大型工作平台,緩緩靠近我們下的漁網的方向。
我們下完漁網後,駛向拖引船,並跟他們通知我們的漁網在附近不能開過來;然而,他們並不採信,一直往漁網方向開過來,並說後面的外國人(外國工程師)在罵了,有損失去找他們外國人賠!當下心想:我們不如外國人嗎?為何這樣唯命是從呢?
最後請海巡出來調解,工作船才行駛離開,後續得知原來離岸風電公司企圖將海底電纜拉到岸邊,然而卻沒有向我們漁民述說清楚,甚至漁民都不知道他們所生活的那片海,即將被破壞佔據。
工作船試圖硬闖漁網區。 |
三、外來入侵
距離上次工作船強行侵入漁網區已經過了一個禮拜,今天(7月7日)也是晴朗的日子。漁民們出去放網,卻沒意料到,工作船竟由多艘台中漁船護航過來。父親和我覺得事態不對,急忙開去昨天下網的三條崙外海以及升壓站外海,這裡有大量漁民所下的漁網,而工作船為了要在升壓站接海底電纜到外海,不惜破壞這些網子並且試圖強行通過,況且身旁有將近九艘台中的漁船過來護航,整個局勢是一艘父親的漁船要擋住多艘的外來船隻,場面十分壯觀。
然而父親卻絲毫不畏懼,抱著有本事就撞翻我們船再通過的決心!在此期間,父親試圖通過無線電話機聯絡附近港口的漁船出來支援,同時也向台中漁船喊話:「平平都是討海人,知道所賺的錢不只是技術換來,更是透過性命來博弈,都是這樣努力的人,卻是幫助財團來對抗當地漁民。」隨後,附近在港區的漁民聽到父親的無線電喊話後,紛紛蜂擁到來,雖然都是一些小船,但數量卻是二十多艘,當外地的漁船看到如此數量的船隻,開始退卻了,形成你追我跑的畫面,但外來的大船再怎麼跑,都沒有小船的迅速,當地漁民很有默契地拿出手機錄影拍照。
外地漁船前來護航工作船。 |
漁民們一邊拍照存證,一邊痛心大罵,我深深體悟到有些人為了金錢,會忘記自己的同理心,忘了這片海的恩惠,但我不恨那些外來漁民,畢竟這是財團設下的局,拿出利益誘惑漁民,進而分化我們的團結,這是令我最看不起的一件事,而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受到如此大的震撼!
四、海上攻防17小時
經過工作船兩次事件後,7月26日,我們在外海看到一艘海纜船等候著,漁民意料到大事不妙,又得知工作船要趁機過來內海施作。為了防止工作船伺機而入,漁民們從27日半夜2點出海「守備」,而在海上看守的這些漁民,我們稱他們為「最後防線」。
漁船抵擋工作船入侵。 |
早晨的太陽高掛天上,工作船果然靠了過來。當時海上由一位老漁民(大家都稱他為師父)帶領其他漁民們,一同擋住工作船,海上情況變得十分激烈,雙方僵持不下。而我和父親正趕往縣政府尋求協助。
當我們收到海上的狀況時,父親和我十分緊張,急忙告訴縣長說:「目前海上情勢十分緊湊,況且漁民從凌晨兩點就在海上勒等啊!現時已經要中午了!」,經過長時間的防守,漁民們為了以防撐不下去進而採用輪班防守,並且有些負責回港口運輸乾糧物資,場景有如在打海戰的樣子。當工作船步步逼近時,漁民就擋在自己原本已下好的漁網前,深怕自己的漁網被工作船破壞。場面逐漸失控,有些漁船已經按捺不住憤怒,在工作船附近繞動示威,工作船見事態嚴重,開始向後駛,漁民則是步步將工作船逼退。
我和父親在縣府開會完,連忙衝回去海上。當我們到達海上時,工作船已在遠處,其他漁船在靠近岸邊相互並連駐守,當時已經晚上了,我們不敢撤退,深怕工作船再次「攻」進來。
傍晚我們的補給船過來送便當給各個防守在海上的「勇士們」,我們吃著便當,討論著工作船是否會再次行動,天色逐漸變深,由於我們停在岸邊附近,蚊蟲隨之而來,但這並沒有使我們退卻。當我吃完晚餐時,我們收到工作船暫時休息的消息後,父親確認無誤,便發送對講機,通知其他漁民先回去,這是有史以來,我們漁民與財團抗爭最久的一次(AM2:00~PM7:00)。
五、人民陳訴,換取無情
7月10日,今天我們漁民全員出動去縣政府陳情的日子,共有上百餘人在縣府門口。當時縣府門口有大批警力擋在門口守候,於是議員帶著我們在門口陳情,直到能源局局長到來前,各村民眾開始述說財團的霸道,當能源局局長到來時,漁民們盼望局長給個答案,甚至有漁民下跪請求局長幫忙,得到的卻是官員冷漠的眼神,此時我情緒激動落淚,心想單純漁民的請求,卻換來這樣的回報,平常不關心政治的我,卻在此時得到極大的衝擊。
直到陳情結束後,局長決定下週三召開協調會。本次的行動也博取新聞版面,各新聞記者陸續前來聯繫我們,或許這一跪是一個轉機,或許我們的努力間接得到了回報。
左圖:漁民到縣政府前陳情;右圖:雲林縣長張麗善及能源局長游振偉出面回應。 |
六、協調會中財團高傲說詞
7月15日,我們到雲林縣政府與允能公司協調,而這次由能源局的副局長主持,副局長要求財團必須要賠償損失,以及因工程耽誤漁民出海的賠償(誤工費)。公司雖然表示要再討論,但絲毫感覺不出他們的誠意,光是調解單都不敢蓋上公司印章,甚至調解單的內容不符合當初所提出的內容,這樣漁民的權益如何受到保障呢?
7月31日,在縣政府開會,由能源局長主持會議,當陸上風機的居民發問完,卻得不到滿意的答案而離開時,我們漁民便開始發問。起初當我們不論問甚麼問題,局長都回答不出來,我們就要求官員打給財團,請財團和我們在電話中做協調。然而,我親眼看見,局長畢恭畢敬地向財團問候,甚至官員都不敢將對話內容擴音,漁民心想:現在是財團比較偉大嗎?怎麼不讓我們跟財團溝通呢?直到最後官員願意擴音時,聽到的是財團高傲的口氣以及不耐煩的態度,要求漁民一堆事情,令漁民十分不滿。
總是拿台灣政府制定的綠能政策,來當作合法理由的財團,以及總是配合財團,卻忽略當地人民的中央政府,人民提出相當多的論點,然而卻得到政府和財團的逃避話題和敷衍解答。
七、協調及態度之黑衣人事件
8月4日,在縣政府的水情室開會,當我們漁民一進去時,公司人員已坐好位置。我們入座協商沒多久時,父親喊了一聲會議暫停,其他人表示疑惑,只見父親詢問後座那四位身穿黑衣人士是甚麼身分,因他們眼神兇神惡煞,手臂刺青,目測20到30歲左右又自稱是漁民。
這就奇怪了,當天一起去的漁民都是老伯或者像我父親一樣,年紀約40歲以上,全場最年輕的漁民除了我以外,也只有一位年紀約30左右的漁民,然而這四位自稱漁民的黑衣人士卻說他們是高雄來的漁民,這一點讓在場的漁民認定他們說謊,旁邊的議員急忙報警,而大批的警力卻是從我們對面的內門走出來,而不是由外門進入,這點讓我們漁民更加懷疑,是否為財團或者官員所設的局?
我因而統整了以下疑點:1.當我們進去水情室開會時,財團人員和那四位黑衣人士早已入座。2.當我們詢問他們時,他們旨意辯稱他們是漁民,卻拿不出證據。3.警方出來逮人時,是由內門出來,而不是由外門進入。
這次的事件又再度上了新聞版面,由於是在縣府內發生,因此縣府的安全戒備受到外界的質疑,而黑衣人事件經查實後,是由財團的下包廠商所為,但漁民對財團的形象大打折扣。
八、漁民大集合
幾天前收到工作船又再度施工的消息,於是今天(8月7日)我們決定一同前往看看,但這個風聲卻傳到財團的耳中,他們決定出動空拍機來拍下漁民,藉此炒作一番,我們得知財團的行動後,決定讓他們拍個夠,於是在船上掛上板子,寫著「霸道廠家」、「還我們魚場」等字眼,大家一同在海上行駛。
當我們開向工作船時,卻看到附近又設立了許多浮桶,且上面都沒有安全燈號,這又是一個安全漏洞了,因為沒燈號,晚上出海的漁民會無法看到浮桶,如果一撞下去,後果難以想像。況且有設立的位置都沒有公布出來,讓我心想:財團又在做偷雞摸狗的事了!我們趁機拍照存證,附近海巡也前來了解,深怕衝突又發生,在前幾次衝突下,海巡顯得十分重要,這次也不例外。
這次行動不但上了新聞,並且又找到財團的缺失證據,這讓我們漁民在與財團協商中,添增了新的「籌碼」。
左圖:浮桶並未裝設安全燈號。右圖:漁民在船上放大字報抗議。 |
九、漁民的心聲
在這一連串的開會下,漁民不再相信官員了,決定以自己的力量來與財團抗衡。因此,成立了縣市級的人民團體,而名稱為雲林近沿海作業漁船協進會。財團與漁民雙方願意坐下來協談,是漁民們一同努力約三個多月的成果,讓我想起父親說的一句話:「漁民並不是大家所說的不配合,漁民們只是想要一個能夠讓他們生活的海,或者財團願意補貼他們的合理制度罷了。」
網路上許多不諒解的人,拿著他們錯誤的知識以及無根據的言論,去批評漁民愛錢、亂民,其實大多漁民是單純的人,他們不願與人在社會上鬥心機,只為了生活及未來去打拼,有些還有子女要養,這離岸風電架設的地方,正好是漁民的重要魚場。然而政府和財團的溝通方式卻是讓資訊並沒有正大光明的被公開,總是以「先斬後奏」的手法來實施政策,卻沒顧慮到人民的感受,台灣政府還真是「民主」。
十、幫助、恩惠、未來
雲林縣近沿海作業漁船協進會與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大合照。 |
爭取權益雖然驚濤駭浪,但我們漁民並不是「孤軍奮戰」,許多關心地方發展與環境議題的熱心人士前來協助我們漁民發聲,讓更多人發現離岸風電政策的問題。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幫助,我們漁民可能被財團牽著鼻子走,畢竟漁民能有幾個懂法律條文呢?回想協進會成立的過程,我心裡非常感動,命運的交錯,無意中牽出了許多人的恩惠,若沒有那些人的幫助,就沒有今天的協進會以及和財團、政府坐下來協商的機會了!因此協進會與環保團體成立了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,目的是為了提供漁民法律諮詢幫助的一個管道,畢竟台灣離岸風電是國家既定政策,而西部沿海陸續也開始申請施作風場,其他西部沿海的漁民也為此而擔憂。而這次,換我們來「幫助」其他地區的漁民了。